党建工作
工作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工作制度 > 正文

文学院推优入党工作制度

文学院推优入党工作


第一部分综述

第二部分推优入党的意义

第三部分推优入党工作细则

第四部分推优入党大会程序

第五部分发展对象必备材料

 

第一部分

综述

第一条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现根据党组织相关文件精神及我校推优入党(以下简称推优)工作实际特点制定文学院推优入党手册。

第二条发展党员工作应在校党委领导下进行。我院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担负着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组织人才的重要任务。

第四条在我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绝大多数人选于团组织中产生。团委对其思想状况,学习生活表现,群众基础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团委有责任和义务向党组织如实推荐其中的优秀分子,并承担着在日常生活中对其的监督与指导的责任,以保证党组织从团组织中选拔产生的新生党员群体的质量。

第五条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党委规定:本科2~4年级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这两个阶段,必须要通过团委推优的形式,听取团委意见。推优工作必须在团支部全体团员中进行。本科高年级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时,是否通过推优的形式听取团组织意见,视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需要而定。


第二部分

推优入党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自《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了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学生中符合党员条件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的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需要;是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布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需要。推荐优秀的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党组织赋予团组织的一项光荣的任务。院团委在各团支部中组织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旨在发掘先进的共青团员,努力为党组织输送优秀的青年团员,在团员青年之中营造良好的上进氛围。因此,在开展推优入党的过程中,院团委应领导各团支部不断地规范推优入党工作的流程,使推优入党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第三部分

推优入党工作细则

一.团组织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展开推优工作

被推优的对象应为我院各团支部中的优秀团员。被推荐对象的基本条件:

1.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以上(包含一年)。

2.参加党校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已满一年。

3.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执行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思想汇报每季度至少一篇,缺漏者不得参与“推优”。

4.思想汇报必须真实反映本人的思想状况,不得抄袭。

5.积极参加团组织生活,在同学中起模范作用,积极向团组织反映团员意见和建议。

6.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被推优前不得有挂科现象,不得有处分记录。

7.在学年的综合测评中,普通学生的排名应在全班的1/3以内,学生干部的排名应在全班的1/2以内。

8.至少获得一次院级或院级以上的荣誉。

二.推优入党工作步骤

被推荐对象必须严格符合以上“推优”条件才有资格推选。

“推优”工作必须遵守以下步骤:

1.推优入党由院团委负责主持,并且受院党委的直接领导。

2.院团委、团支部共同审核符合推优基本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名单。

3.团支部召开支部会议,由团员对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测评。

 

4.民主测评结束后,院团委在确保程序公正的情况下,将各支部推荐结果推荐给学生党支部。

5.院党总支向全院师生公布推荐入党的发展对象名单。

6.确定入党介绍人。一般应由负责培养的联系人担任,也可由本支部的其他正式党员担任。

7.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后,应及时将发展对象的情况向党委进行汇报。

8.院党委研究同意后,把发展对象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政审材料、积极分子登记表、支部考察报告、《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一并报组织部预审。

9.组织部按照预审提纲,逐项进行审查。

10.预审合格后,发《入党志愿书》,由本人认真填写后,交支部大会讨论。

11.召开审批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

12.党委指派专人进行入党前谈话。

13.组织部审查和谈话后,在一个月之内提交校党委审批。

14. 组织部盖章、备案。

注:1.团组织应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把“推优”工作纳入团的组织建设之中,并把它作为评价团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党团组织应协调一致,互相反馈信息,保证“推优”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片面性、随意性、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第四部分

推优入党大会程序

为了能及时向党组织推荐共青团中的优秀青年,使推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质量化,各班级团支部根据各支部的具体情况,报上级组织批准召开推优入党大会。

推优入党会(推选发展对象)

1、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推优"对象。各团支书根据党校学习情况,党支部反馈和日常表现,确定"推优"对象的名单。并在开会前提前公示,让相关支部成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2)确定大会主持人。会议主持人一般由团支书担任,若团支书作为"推优"对象之一,则由上一级团干担任主持人。

(3)确定监票员计票员各一名。分别负责监票、计票。

(4)向院团委提交"推优"申请。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推优"对象名单、推优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并且要在支部推优会议召开前,提前交至院团委。

(5)准备选票。"推优"选票由院团委统一规格,提前制作。

(6)布置大会会场。会前须列出内容为:"推优"对象名单,与会党员代表、监票员、计票员和应到人数。

2、大会程序

(1)大会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报告团员应到与实到人数。按照规定,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人数的三分之二,会议方为有效。即出席大会有表决权的团员须超过支部总数的三分之二。否则,大会改期举行。若团支部强行举行推优入党会,会议无效。

(2)介绍党员代表、监票员、计票员。

(3)主持人宣布"推优"程序。说明"推优"大会的具体步骤和大会应注意的问题。

(4)"推优"对象自我总结与同学评议。"推优"对象应在会上做全面的自我总结,阐明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介绍自己在思想、学习纪律、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现,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总结之后,由本班同学轮流对"推优"对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5)分发选票。按出席大会有表决权的人数发选票。

(6)填票。填票前应该由大会主持人说明选票的填票方式和注意事项。

填票方式:在选票上填写被推对象的姓名。

(7)验票。如果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实发选票数,则"推优"结果有效;如果收回的选票多于实发票数,则此前选票全部作废,填票程序须重新进行。

(8)计票只计算有效票。"推优"对象得票超过实际到会的表决人数的三分之二数以上方为通过,不以排名论之。

(9)宣布计票结果和"推优"结果。计票结果指表决的有效票数、废票数和每一位"推优"对象的得票情况;"推优"结果是指根据"推优"程序,确认支部"推优"对象是否通过。

(10)党员代表最后总结。宣布本次推优入党会公平公正、严肃认真,结果有效。

注:1、 所有与会人员必须是该团支部内的成员。

3、 选票最后由团支部自行处理。

4、 同学评议时,推优对象须回避。待评议完毕之后,推优对象回来继续参加会议。

5、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推优对象时,每一个都须参加其他推优对象的评议。对一个对象评议完毕之后方能评议下一个。所有评议完毕之后方能填写选票。

6、填写选票时,根据事先要求的推优名额来确定每个成员能够推选的人数。可以弃权。

7、有效票指没有弃权并且所填内容符合规范的票。

8、班团支部推优大会在主持人宣布结果,确定没有任何争议后方可宣布大会结束,班上同学方能离开。若在会议正式结束前有超过实际到会人数的1/3同学离场的话,本次推优入党会无效。

9、如果两名推优对象的票数相同,则对这两名成员单独投票,程序(发票\填票\验票\计算有效票)不变。

10、开始评议后才进入会场的迟到的支部成员无表决权。

11、如果得票数超过2/3的推优对象超过了预定的名额,则按排名由高到低选择被推对象。

3、会后的工作

(1)推优入党会结束后,团支部将会议记录和"推优"结果整理后交到院团委统一存档。

(2)团支部对未通过支部"推优" 的团员作思想工作并上报分团委备案。

第五部分

发展对象必备材料

1.入党申请书

2.积极分子登记表

3.积极分子培训班登记表

4.支部考察报告

5.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

6.自传

7.外调材料(3份)

8.入党志愿书

9.预党员考察登记表

10.转正申请备


关闭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邮编:030031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