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8点,由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首届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文学院预赛在12308教室隆重开幕。本次大赛的评审由李伟、李晰、李晓敏、冯波老师担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组组长强汾生出席活动,文学院副院长栗永清主持此次比赛。
据了解,本次大赛主要面向我院12级和13级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展开,力求提升我院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
栗院长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根据赛前抽签决定的出场顺序依次上台展示,时间为15分钟。评委老师根据选手的表现现场打分。
第一位上台的选手是王夏,她带来的是宋词中的经典篇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值得一提的是,王夏并没有直接讲解篇目,而是以词人的另一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入主题,并介绍作者的成就和词风。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她先从标题入手,分别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手法、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详细讲述。最后又对文本进行梳理,使得所讲内容更为条理清晰。接棒第一位选手,2号选手张慧娟的《卫风•氓》则打破了常规的讲课方式大玩穿越!“张老师”将“全班”分成了3个时空小分队来探究女主人公在不同感情阶段的别样心绪。“下课前”,“张老师”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向在场观众展示她眼中的女主人公,字句入情,让现场的观众颇为动容。
3号选手李嘉嘉所讲的篇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巴黎圣母院》)。在讲课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讲内容,她每讲一点,都要引用原文进行论证,有理有据,细致地描绘出扎西莫多的情感变化。品味过外国文学作品后,4号选手王丹和6号选手刘雨苗的《荷塘月色》又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虽然两位选手所讲均为本篇第四段,但她们选择从不同角度出发诠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王丹主张“无疑中有疑”,所以她围绕“既然为《荷塘月色》,为何第四段中没有对月的描写?”展开;而刘雨苗则另辟蹊径——从描写荷花的古诗入手,介绍荷花的纤尘不染的特点。
抽身散文之外,5号选手姚艳婕带领大家一起进入《雷雨》的世界。不同于雷雨来临前那漫长沉闷的酝酿,5号选手一上台就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只用短短几分钟,就理清人物关系,完成比赛的内容。
话剧自有感染力,诗歌也不能逊色。借着话剧的余温,7号选手张敏倩将观众的思绪带入《大堰河——我的保姆》。虽然只是个还未正式走向讲台的学生,但她有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她主张“读课文要以朗诵为主要的探究方法”。因此,在讲课时,她一边深情地朗诵,一边细致的讲解,使上课成为一种享受。尤其在讲到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样子时,更是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愁思。8号选手张倩的一篇《兰亭集序》又将时空拉回古代。大致介绍作者生平之后,“张老师”在PPT上展示重点字词的同时,将翻译原文的任务交给学生。了解过大意,作者那对韶华易逝的感伤也荡漾开来。在此基础上,“张老师”还结合自身经历进一步阐述课文,深入讲解。
与2号选手的选题相同,8号选手王梓静所讲篇目虽亦是《卫风•氓》,但她从文学常识方面着手,向观众展示课文的评价,名称篇目,时代地域以及编纂者。在大概介绍了相关内容之后,又详细介绍诗经六艺,即风、雅、颂、赋、比、兴。并举出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最后上场的10号选手蒋丹所讲的内容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在讲课过程中,蒋丹创新性地引入萧红的《呼兰河传》加以比较,使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课外知识。她讲课中提到“如果人生来就注定要死亡,那是否可以留下些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来过”的问题,引发在场观众的思考,将课文讲出新高度。
选手比赛完成后,评委老师进行点评。几位评委对选手的表现都给出中肯且专业的建议,并一致认为教课过程中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语言应抑扬顿挫,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着装仪表要大方得体,真挚诚恳的建议让选手们获益不少。
根据最后得分,获得优胜奖的选手是王夏、王梓静、张倩、蒋丹,刘雨苗、姚艳婕、李嘉嘉获得三等奖,王丹、张慧娟荣获二等奖,而张敏倩则凭借其出彩的表现夺得头筹。
颁奖过后,本次技能大赛预赛告一段落。我们相信:文学院怀揣着教师梦想的师范学子,一定能够借由本次比赛的平台丰富教学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加充分地做好准备迎接后面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