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至8月5日,山西师范大学“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学雷锋,送温暖”爱心助学分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推普实践,探索推普脱贫攻坚新模式。本次活动包含普通话实情调研、普通话特训班、“典耀中华”读书行动、繁荣乡村语言文化和开展红色思政课堂五个部分。旨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的提升。展示师范生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推普实情调查,明确推普方向
爱心助学团队积极响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号召,高效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团队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推普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参与爱心助学活动的孩子及其父母开展调研,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
通过调研,团队了解到多数参与爱心助学的孩子及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使用率较低,但十分认可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对于团队设置的普通话特训班给予了肯定,许多孩子积极参与,口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进行推普特训,奠定扎实基础
团队特别遴选具有较好普通话基础的志愿者,并统计爱心助学对象中不使用或较少使用普通话,以及对于普通话使用有障碍的学生家庭,与上述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班子,根据其普通话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正音指导,帮助助学对象提升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信心。
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志愿者额外给普通话使用障碍家庭开设普通话学习课程,穿插在日常助学课程之间,将普通话培训以一种极具乐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打开普通话学习的大门;同时将普通话培训与一些职业技能、生活技能相结合,为家长日常规范使用普通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诵读文化经典,书香浸润童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厚植爱国情怀,爱心助学期间,志愿团队多次开展阅读经典、共读一本书等主题读书活动。
经典诵读穿越千年时空,书声琅琅承续中华文明。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区,爱心助学团队的志愿者每天都会指导孩子们阅读《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中国古典名著。线上课堂中,通过阅读软件搭建的桥梁,志愿者仍旧可以和孩子们阅读同一本书,并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著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志愿者与孩子们共读古典名著,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历史文化知识,在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传承华夏风采,推普助乡振兴
7月20日,山西师范大学“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学雷锋,送温暖”爱心助学分队两支线下实践队分别抵达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两支小队依托实践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当地的书法楹联、乡规民约、非遗文化等乡村语言文化精华深入考查并进行记录和整理,探索语言文字为乡村振兴筑基的新道路。
在线下实践地的课堂上,团队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和讲解搜集到的乡村语言文化。通过为孩子们讲述当地民间故事,教唱民间歌谣,展示当地特色艺术等活动,引导孩子们深入感受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化,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团队不仅注重乡村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更关注乡村语言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团队志愿者们向孩子及家长讲述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孩子们朗读,提高普通话水平,为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色村助力。
赓续红色基因,开展专题课程
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队有针对性地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较低地区的学生开展思政专题课,将红色思政教育穿插在日常课堂知识学习中。
7月28日,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爱心助学线下实践小队开展了红色思政专题课。课堂上,团队志愿者基于当地的红色资源为孩子们讲述党史故事,朗诵红色诗文,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传唱红色歌曲,让孩子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让红色精神深深根植于孩子心中。
在线上课堂,志愿者同样注重红色思政文化的教育。语文课堂上,志愿者为孩子介绍红色英雄人物,感受浓浓家国情怀;历史课堂上,志愿者播放记录片,教育孩子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课间休息,志愿者与孩子一起欣赏红色音乐……
一位志愿者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专题课程,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希望他们成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品质、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8月5日,山西师范大学“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爱心助学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孩子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也增强了大家自觉使用国家通用规范汉字的意识。
推普工作任重而道远,身为高校学子,应当自觉承担起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顺应时代要求,扎根群众,深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